CBA联赛恢复升降级制度可行,但阻碍太大,看领导们怎么解决吧

中国篮球协会今日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全国男子篮球联赛(NBL)2023-2024赛季将于12月下旬拉开帷幕。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开赛时间与CBA联赛的赛程安排高度重合,这一巧合立即引发了篮球界对CBA升降级制度是否应该重启的热烈讨论。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篮球发展的观察者,我认为恢复升降级制度确实能够为中国篮球带来诸多积极影响,但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阻力同样不容小觑。

从积极方面来看,我认为最合理的实施方案是将现有20支CBA球队按照竞技水平进行分级。具体来说,可以将常规赛排名前12的季后赛级别球队划为顶级联赛(类似过去的甲A联赛),而排名靠后的8支球队则与NBL的优秀球队共同组成次级联赛(甲B联赛)。每个赛季结束后,可以安排甲A联赛的后两名与甲B联赛的前两名进行附加赛,或者将升降级名额扩大到各四支球队,通过附加赛决定最终的升降级结果。这种分级制度能够确保顶级联赛始终保持较高的竞技水准,次级联赛的球队若想升级也必须具备相应的实力,避免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这种竞争机制能够促使球员在更高强度的对抗中快速成长,同时也能为球迷带来更精彩的观赛体验。

然而,实施升降级制度面临的现实阻碍同样明显。目前CBA联赛实行的是公司化运营模式,20家俱乐部各自持有联赛5%的股权。一旦引入升降级制度或进行扩军改革,必然涉及到复杂的股权结构调整问题。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许多民营俱乐部已经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如果因为降级导致商业价值下降,很可能会加速这些俱乐部的消亡。相比之下,那些拥有国企背景的俱乐部在资金实力上具有明显优势,这可能导致联赛出现更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综合来看,恢复升降级制度确实能够促进优质资源向头部俱乐部集中,有利于培养更高水平的职业球员,进而提升国家队的整体竞争力。但这种制度也可能加剧联赛的马太效应,使中小俱乐部陷入生存困境。如果仅考虑联赛扩军而不实施升降级,那么主要需要解决的就是股权分配问题,这对联赛竞技水平的影响相对有限。不过要让现有20家俱乐部同意稀释股权,目前看来难度很大,这需要联赛管理者拿出更具说服力的方案和更有效的协调手段。中国篮球的发展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在提升竞技水平和保障俱乐部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