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李犁 | 中国中长跑任重道远

​​

2021年3月,李犁博士正式加盟易居马拉松俱乐部,担任主教练一职,至今上任已近两年时间。

​2022年,李教练被聘任为国家队教练,带领何巫呷、陈天宇、吴洪娇等多位国内优秀运动员赴美训练和比赛,期间频繁参与当地赛事,并多人多次在成绩上取得突破,创造了多项中国运动员年度最佳成绩。

​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亚洲室内田径锦标赛上,吴洪娇、何巫呷表现优异,战胜了包括非洲裔和日本奥运选手在内的多位好手,取得了女子800米金牌和女子3000米银牌两枚奖牌。这也是李教练回国执教以来参加的第一场洲际田径比赛。

​在中国田径全力备战今年杭州亚运会和布达佩斯世锦赛的大背景下,李教练即将再次带队启程赴美。就在动身的前一天,「98跑」通过易居俱乐部,有机会与李犁教练进行了一次深度专访,畅谈有关中国中长跑的话题。

李教练的履历熟悉中长跑的读者都不陌生,四川人,运动员出身,双亲是知识分子和短跑运动员。

​这样文武搭配的家庭背景让他和其他运动员多少有点不同,1978年进入北京体育学院(后更名北京体育大学)就读,1982年毕业回四川当教练,1985年机缘巧合之下得到机会赴美求学,来到了华盛顿州立大学,从此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大学。

​退休之前李教练在亚利桑那大学担任田径队副主教练,负责中长跑和越野跑项目。他还在1993年取得了体育和教育管理的博士学位。拥有博士学位的大学田径教练在美国很少,不超过十分之一。至于他和世界冠军拉加特的故事,相信大家更加熟悉,也就不再赘述了。

​NCAA(全国大学体育协会)可以不夸张的说,是整个美国体育的基石,尤其是田径项目。有着30多年美国大学执教经验和李教练,接触起来完全就跟大学教授一样,他的儒雅、真诚和开放的态度是很容易被感受到的。

话题总是绕不过何巫呷和吴洪娇,这两位近期表现亮眼的选手,李教练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何巫呷她现在整个人心态特别好,训练和比赛的愿望特别强烈,更有目的性,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中她也想好,总是抱着一种很好的心态去跑,训练效果也很好。再有机会参加比赛,再有机会看到自己提高,在信心和心理上会有更多的鼓舞,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这样的转变不止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包括我们之前采访过的云南选手高鹏,多位李教练带过的运动员,都不同程度反应出个人在心态和理念上的转变。

至于吴洪娇,这位不满20岁的年轻选手,李教练则希望像她这样的年轻运动员,能够保持进步势头的同时,还能做到保持健康,以及长期的训练热情。“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些,中国运动员会提高。”

​李教练的训练理念之一就是非常看重无伤、健康的持续长期训练,不断积累最终取得更大的成功,他带的队员去年没有一人出现过大的伤病,这在今年一月训练创新研讨会有过讲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深入学习。

此次赴美的第一场比赛就是3月4日举行的“The TEN”万米比赛,在去年的比赛中,美国选手格兰特费舍尔(Grant Fisher)以26:33.84的惊人成绩打破了北美洲纪录。李教练介绍说,“比赛水平相当高,期待跑个PB,会是个很好的开始”。

在今年的比赛中,陈天宇不负众望,以28:34.12再度刷新PB,突破去年在美创造的28:45.89的万米PB。赛后他表示虽然还在倒时差,不过状态还行。随着成绩不断提高,信心也进一步增强,陈天宇表示,“感觉有希望跑进28:20”。

接下来,“从3月下旬开始,会参加相当多的比赛,6-8场比赛的机会,争取大面积提高,为以后进一步的提高,打下基础”。 李教练对「98跑」说。

李教练在美国当大学教练,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招运动员。大学生运动员最多4-5年就毕业了,所以要不断招新生。

​回国执教也是一样,他选拔队员最根本的要求是,“想练愿意提高”,当然跑的一些技术也要看,还有更重要的是身体天赋,毕竟要达到高水平,天赋和主观意愿,训练的热情都很重要。

​目前这些国家集训队的队员,李教练普遍都比较满意:“我觉得他们都做的很好,训练很认真,比较广泛看到一些成绩。”

​“最重要的是要不断训练,不断地、长期健康地、有很高热情的训练。”‍

包括何巫呷吴洪娇,以及其他运动员,李教练是希望他们更有自信。

​“不要给自己设限,不要限制一切都有可能的,有这种心态就会有这种提高。”

​谈到接下来的今年的亚运会世锦赛,以及之后的国际大赛,李教练对「98跑」谈到了目标:“怎么样能让更多的人提高水平,然后有一种水涨船高的效应,我们能参加世锦赛,能够在亚运会有好的表现。

​这个事情,希望有更多的运动员,能够达到更高的水平,整体水平提高了,我们才有更多的机会。”‍

说到整体水平的提高,我们也注意到最近几站室内邀请赛,以王少杰和马秀针为代表的集训队成员,在比赛中积极领跑,努力带动其他运动员一起冲击更好的成绩。

​对此李教练表示:“如果把比赛也看做训练,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同时还能帮助国内其他运动员,大家都跑的很快,是我们愿意做的事情。

​国内教练应该多交流,打破‘小圈子’的固有观念,大家一起携手把中国中长跑整体提高。国内竞争局势整体提高,我们自己的运动员也会提高,这对我们的专业和事业以及这个项目,都是有好处的。”

包括前国家队外教卡诺瓦、兰迪亨廷顿在内,很多国内外教练都对目前我国中长跑项目的发展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李教练也不例外,他的目标是提高中国整体中长跑水平。

​“我们的国内比赛太少,比赛水平低,每次参加的人又不多,大家更多重名次轻成绩。年复一年这样子,整体水平很难提高。”

​在观看了室内邀请赛中长跑项目的直播之后,李教练对成绩坦诚直言——很像是美国州一级的高中比赛。‍

“我们应该全方位的考虑,为什么我们现在会是这样子?差这么多,前面我们讲到比赛,但比赛也是有多方面原因,有运动员教练员的原因,也有比赛激励机制,比赛设置的原因。比如说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跑,怎么样跑法,是不是我们教练或者运动员可以合在一起,使我们的目标都是可以跑的快,而不是争名次。

​应该让我们的运动员每年可以有很多机会,可以纯粹跑成绩的比赛,这点是很重要的。总是争名次,奖励机制都与名次挂钩,大赛这种跑法是可以的,可是要想提高一个国家的整体水平,我觉得更优化的环境是很重要的。

不管是改变我们文化上的原因,还是竞赛体系组织,都要更多样化一点,有更多的机会,有更多的运动员可以跑的快,发展学校体育,组织学校之间的比赛,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虽然受到近几年疫情的影响,但国内路跑的火热度随着社会生活的全面恢复,也很快又会热闹起来。与此对应的是场地田径中长跑赛事,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来都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比赛依旧很少,适合出成绩的比赛少之又少。这和欧美日本等长跑强国差别非常之大。

国外很多适合出成绩的比赛会特意选在晚上进行,在气温较低的季节也非常多,比如这次陈天宇参加的“The TEN”,以及日本的各种“记录会”,按照不同水平,分很多组进行纯粹跑成绩的比赛。

​“设想一下,如果女子5000米,有10-20个都可以跑到15:30,男子5000米有10-20个都可以跑到13:30以内,那我们再有更大的突破,整体水平就可以提高很多。如果我们能做到这样,不管你在哪个队,不跑到这个水平,全国锦标赛、冠军赛、全运会想都不要想,整体水平会提升。想办法去设置一些比赛,一些机制,让这些事情可以发生。”李教练表示。

“有时候也不是完全都是教练的问题,教练也是没有其他别的选择和办法,比如说参加比赛的机会,比赛的整个安排,我们还有很多事情亟待解决和提高。”

​李教练还表示,如果短时间内状况无法得到改变,那么用现在够水平的运动员,利用在国外比赛的机会,也有可能提高成绩。

​从去年赴美训练运动员的表现,我们也看到这的确是可行的。“东京奥运会我们场地中长跑项目,仅仅参与了两个项目,两名运动员,这些应该是可以改变的。”‍

李教练与伯纳德拉加特李教练最得意的弟子,世界冠军伯纳德拉加特来自肯尼亚,李教练从1996年开始,一直带到他40多岁时退役(目前拉加特也在亚利桑那大学担任长跑教练)。北京奥运会之前,当时处于低谷中的奥运冠军邢慧娜也曾经在美国跟随李教练训练。

​作为少数曾经指导过非洲裔、亚裔、欧洲裔以及拉丁裔等不同族裔顶级运动员的教练,我们也很好奇他怎么看待这些来自不同族裔运动员的天赋问题。是不是非洲运动员天生就跑的最快?

​李教练认为,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也许因为地理环境气候,社会经济因素,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在非洲国家跑步好的人多一点,最多是比例问题,完全不是中国没有。

中国很多非常非常有条件,非常好的运动员,在哪个国家看都是非常好的,其他项目是,中长跑也是这样,我见过足够多跑得并不快的非洲人,有些人看起来会很好,其实不然,不是人种问题,中国也会有很好的运动员。”

​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理解,就算是在中国,基因差别很小的,比如海南人和云南人,也会因为地理气候等原因,在长跑人才上出现很大差距,并不是因为人种或其他什么原因。

​中国有足够多的人口基数,需要做的就是推广田径运动,努力让更多的青少年从事这项运动,增加田径人口数量,出现人才的概率自然会上升。

美国名将 格兰特.费舍尔NCAA是北美1000多所学校组成的体育协会,李教练曾经执教的亚利桑那大学和UCLA以及斯坦福等名校同属PAC-12联盟(太平洋十二校联盟)。

​最近几年来美国中长跑的水平也非常之高,采访中我们提到东京奥运会男子万米第五名格兰特.费舍尔(Grant Fisher),他在去年创造了3000米(7:28.48)、5000米(12:46.96)和10000米(26:33.84)三项北美纪录(万米纪录就是在去年的“The TEN”比赛中创造的)。

​去年尤金世锦赛也跑出第四名的好成绩。因为同属PCA-12联盟,在费舍尔刚上斯坦福时,李教练就认识他。

​“我是看着他们长大的,至少是从进大学,我们就在一个Conference里面,每年很多次看到他们比赛,和他们教练关系都很好。”

威廉.金凯德同时,李教练还提到另一位刚刚以12:51.61打破全美室内5000米纪录的威廉.金凯德(William KINCAID):“高中时就特别关注过他,要招他来我们大学,看着长大的。”借由这两位NCAA体系培养的优秀运动员,李教练介绍了美国大学生运动员每年的参赛情况。

​中长跑运动员每年9-11月是越野赛季,男子8公里-10公里,女子5公里-6公里。每个学校都有队伍,都是田径队的中长跑运动员。

​从9月的第一个周末,到11月感恩节之前的一个周末,一共2个半月到3个月时间,一个学校跑6-8场比赛,大大小小的场地越野跑比赛,在公园里高尔夫球场等等,几百所学校,每个学校都有一支越野跑队伍。

越野赛季结束之后不到一个月,就进入室内赛季,1-3月是室内赛季,之后很快进入3-6月室外赛季,不同赛季之间间隔很短。各种比赛很多,中跑运动员也会参加越野跑,6公里、8公里、10公里的比赛。同样长跑运动员在室内赛季也会参加短距离比赛,比如一英里、3000米、5000米。

​夏天放暑假,教练员一般都会布置训练计划给运动员,李犁要求选手8月份回学校的时候,至少也跑了500英里,6月底7月初到8月。2个月不到的时间跑500-600英里,这样接下来的越野赛季才会有点作为。

​“美国大学生运动员每年参加15-20场比赛很正常,就是说1年有15-20个周末在比赛,而且每场比赛参加的项目可能不止一个。”

经过这种以赛代练的方式,美国大学生运动员的比赛数量很多,比赛经验也很丰富,在比赛中不断检验训练效果。李教练介绍说:“Grant Fisher和William KINCAID都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

​在美国的训练理念和体系下,这些运动员早年成绩并没有特别突出,比如上面提到的二位,青少年时期算是优秀,但也没那么特别惊人,甚至不如同年龄段的日本选手,但他们潜力巨大,训练年限足够长,在长期保持健康不间断训练下,不断的能够提高。

​上面提到室内5000跑12:51.61的William KINCAID已经年满30岁了,但依然在不断提高。近年来日本场地中长跑运动员,尤其中距离运动员,赴美训练和比赛的也不在少数,3月4号陈天宇、何巫呷参加的万米比赛,在另一个组就有田泽廉、伊藤达彦和清水欢太冲击世锦赛达标线。

在被问道我们可以从NCAA这种体系学习借鉴些什么时,李教练对「98跑」回答道:“可以借鉴的很多,有些是训练方法的问题,但训练方法相对来说是容易解决,也是次要的问题,训练方法全世界都差不多,无非就是长距离跑、间歇跑,还有一些体能上的训练,没有什么秘密,一定的搭配、一定的量和强度、总的负荷,这些的确是值得看看的。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怎么样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怎么样让运动员更有信心,跟这些有关的才是更重要的。这有教育的问题,也和我们管理方式,管理理念有关,我们需要改变的东西要很多。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现象,非注册的大众跑者,对长跑运动更积极、更自律,部分专业队运动员心态上似乎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哪些是最重要的?国内一些运动员职业生涯较短,我们需要认真去想,这里面到底什么原因。”

在易居马拉松俱乐部执教,李教练也有机会在上海接触到了非常多的普通跑者,并被他们的热情打动。

​“中国的路跑发展的很好,有那么多人有热情的去跑,周中晚上在火车头体育场,周末在上海的世纪公园、苗江路有很多跑者,发展的很好,作为一种文化,大家比较认可的健身活动,中国路跑发展的很好,今年会有相当的改观,会有更多人参与,停了三年损失很大。

​我也希望能再高端一点,再往高端走走,女子马拉松不要停留在230-240,男子220左右。希望男子能跑到210,女子230以内,能够提高整体水平,不单单拿个名次,这三年的积蓄会带来变化。”

他谈到了俱乐部未来的发展,易居致力于尽量给运动员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也要有人致力于以提高成绩为目标的从事训练。

​“我们也有很多人在跑步,也很有热情,但是我们国家最高水平的表现来讲,真的和我们这个国家的体量,甚至参加跑步的人数,真的不成比例。我们很多人在跑,真正跑的快的人还缺少。”

“我真的很珍视,也很感谢你们。因为当下不管马拉松、场地赛领域整体水平都待提高,项目的发展离不开98跑这样的平台。你们写的内容给大众关注这些项目有了渠道,间接地使运动员得到更多关注,也让大众更加了解专业比赛、竞技体育。真的很感谢你们。”

​接近两个小时的深度对话最后,李教练还不忘感谢我们,这份真诚深深打动了我们。借李教练的寄语,最后也特别感谢一下在助力中长跑发展道路上有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漫漫长路,任重道远;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